累加成绩-计分测验(3)
1、若 反 应:A + B → C 对 A 和 B 来 说 都 是 一 级 的, 下 列 叙 述 中正 确 的 是
A、此 反 应 为 一 级 反 应
B、两 种 反 应 物 中, 当 其 中 任 一 种 的 浓 度 增 大 2 倍, 都 将 使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2 倍
C、两 种 反 应 物 的 浓 度 同 时 减 半, 则 反 应 速 率 也 将 减 半
D、该 反 应 速 率 系数 的 单 位 为 s-1
2、反 应 A + B → 3D 的 Ea ( 正 ) = m kJ·mol-1,Ea ( 逆 ) = n kJ·mol-1, 则 反 应 的△rHm =
A、(m-n) kJ·mol-1
B、(n-m) kJ·mol-1
C、(m-3n) kJ·mol-1
D、(3n-m) kJ·mol-1
3、下 列 关 于 催 化 剂 的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A、在 几 个 反 应 中, 某 催 化 剂 可 选 择 地 加 快 其 中 某 一 反 应 的 反 应 速 率
B、催 化 剂 使 正、 逆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的 倍 数 相 同
C、催 化 剂 不 能 改 变 反 应 的 始 态 和 终 态
D、催 化 剂 可 改 变 某 一 反 应 的 正 向 与 逆 向 的 反 应 速 率 之 比
4、当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ol-1·dm3·s-1时,反应级数为
A、一级
B、二级
C、零级
D、三级
5、对于反应2A + 2B → C,下列所示的速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6、反应2A + B → D的有关实验数据在表中给出,此反应的速率常数k/mol-2·dm6·min-1约为 初始浓度 最初速率 [A]/mol· dm-3 [B]/mol·dm-3 v/mol·dm-3·min-1 0.05 0.05 4.2×10-2 0.10 0.05 8.4×10-2 0.10 0.10 3.4×10-1
A、3.4×102
B、6.7×102
C、3.4×103
D、6.7×103
7、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进行的历程来加速反应速率。这一历程影响
A、增大碰撞频率
B、降低活化能
C、减小速率常数
D、增大活化能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的
B、反应速率常数大小即是反应速率的大小
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活化能的大小不一定总能表示一个反应的快慢,但可表示反应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9、当反应A2 + B2 → 2AB的速率方程为v=k[A2][B2]时,则此反应
A、一定是基元反应
B、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不能肯定是否是基元反应
D、反应为一级反应
10、某化学反应进行30min反应完成50%,进行60min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
A、三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零级反应
11、某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5×10-2min-1。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
A、3.65min
B、7.29min
C、0.27min
D、0.55min
12、放射性衰变过程是一级反应。某同位素的半衰期为104年,问此同位素试样由100g减少到1g约需
A、4×104年
B、5×104年
C、6×104年
D、7×104年
13、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是v=kcx(A)cy(B),当c(A)减少50%时,v降低至原来的1/4,当c(B)增大2倍时,v增大1.41倍,则x,y分别为
A、x=0.5, y=1
B、x=2,y=0.7
C、x=2 ,y=0.5
D、x=2,y=2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反应一定比气相中的反应速率大
B、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C、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减小相同数
D、增大系统压力,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15、某基元反应 2A + B = C + D ,若其反应速率表示式可以是: (1) d(C)/dt =k1 (A)2 (B) 或 (2) -d(A)/dt =k2 (A)2 (B) 或 (3) 加催化剂后 d(C)/dt =k3 (A)2 (B) 则这些速率常数k之间的关系是
A、k1 =k2 =k3
B、k1 ≠k2 ≠k3
C、k1 =k2 ≠k3
D、k1 =k3 ≠k2
16、对于一个给定条件下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A、速率常数k变小
B、平衡常数K变大
C、正反应速率降低
D、逆反应速率降低
17、当反应速率常数 k 的量纲为 dm3 .mol-1 .s-1 时,反应是
A、2 级反应
B、1 级反应
C、1/2 级反应
D、1.5 级反应
18、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dm-3.s-1时,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是
A、3/2
B、1
C、1/2
D、0
19、对三级反应,其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A、(浓度)(时间)-1
B、(时间)-1
C、(浓度)-1 (时间)-1
D、(浓度)-2 (时间)-1
20、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1 ,则反应是
A、零级反应
B、三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一级反应
21、速率常数 k 是
A、无量纲的参数
B、量纲为 mol.dm-3 .s-1 的参数
C、量纲为 mol2 .dm-3.s-1的参数
D、量纲不定的参数
22、某一化学反应: 2A + B → C是一步完成的。A的起始浓度为 2 mol.dm-3 , B的起始浓度是4 mol.dm-3 .1 s后,A 的浓度下降到 1 mol.dm-3 ,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A、0.5 mol.dm-3 .s-1
B、- 0.5 mol.dm-3 .s-1
C、- 1 mol.dm-3 .s-1
D、2 mol.dm-3 .s-1
23、反应2O3
A、2k= 3k'
B、k=k'
C、3k= 2k'
D、-1/2k= 1/3k'
24、NO2二聚反应的速率定律为-d[NO2]/dt=k[NO2]2,会使速率常数发生变化的条件是
A、将体系的总压力加倍
B、在反应混合物中加O2气
C、反应混合物中加过量NO2
D、在 CCl4 溶液中进行反应而不在气相反应
25、若浓度的单位为mol.dm-3,时间的单位为min,则三级反应的速率的单位为
A、mol.dm-3 .min-1
B、dm6.mol-2 .min-1
C、dm3 .mol-1 .min-1
D、min-1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
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
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27、反应 H2 (g) + I2 (g) → 2HI(g) ,k = 0.16 dm3 .mol-1 .s-1 , 在 781K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c(H2 )= 0.040 mol.dm-3 ,c(I2)= 0.050 mol.dm-3 . 当c(H2 ) 减少一半时,反应速率是起始反应速率的
A、0.30 倍
B、0.50 倍
C、0.60 倍
D、0.40 倍
28、某一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发生变化时,则平衡常数K
A、一定发生变化
B、不变
C、不一定变化
D、与k无关
29、25℃时,氢氟酸的电离常数为10-3.15,基元反应H+(aq)+F-(aq)=HF(aq)的速率常数为1011.00 dm3.mol-1.s-1 因此电离反应HF(aq)=H+(aq)+F-(aq)的速率常数为
A、1014.15 s-1
B、107.85 s-1
C、10-7.85 s-1
D、10-0.15 s-1
30、
A、1和3
B、2和3
C、1和4
D、2和4
31、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B、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历程
C、降低了活化能
D、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32、已知某一反应 A + B →C 的E正=50kJ/mol,则该反应的E逆为
A、-50KJ/mol
B、< 50KJ/mol
C、> 50KJ/mol
D、D.无法确定
33、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34、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总是相应增加
35、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也增加,这是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
36、某反应体系的温度一定时,当反应物的一部分活化分子全部反应后,反应就停止
37、有极少数反应,如碳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氧化,当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降低, 表示 在这样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为零
38、非基元反应中,反应速度由最慢的反应步骤决定
39、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速度也越快
40、凡是活化能大的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进行
第6讲 沉淀-溶解平衡
累加成绩-计分测验(6)
1、BaSO4(s)和BaCrO4(s)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近似相等,由BaSO4(s)和BaCrO4(s)各自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SO42-和CrO42-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SO42-)»c(CrO42-)
B、c(SO42-)>c(CrO42-)
C、c(SO42-)<c(CrO42-)
D、无法判断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AgCl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B、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C、标准溶度积常数大者,溶解度也大
D、用水稀释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时,AgCl的标准溶度积常数不变
3、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增大
B、AgCl的溶解度、Kθsp均不变
C、Kθsp(AgCl)增大
D、AgCl的溶解度、Kθsp均增大
4、在AgN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达平衡时
A、c(Ag+)=c(Cl-)
B、c(Ag+)=c(Cl-)=[Kθsp(AgCl)]1/2
C、c(Ag+)¹c(Cl-),[c(Ag+)/cθ]·[c(Cl-)/cθ]=Kθsp(AgCl)
D、c(Ag+)¹c(Cl-),[c(Ag+)/cθ]·[c(Cl-)/cθ]¹Kθsp(AgCl)
5、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s),达平衡时
A、c(Ba2+)=c(SO42-)
B、c(Ba2+)=c(SO42-)=[Kθsp(BaSO4)]1/2
C、c(Ba2+)¹c(SO42-),[c(Ba2+)/cθ]·[c(SO42-)/cθ]=Kθsp(BaSO4)
D、c(Ba2+)¹c(SO42-),[c(Ba2+)/cθ]·[c(SO42-)/cθ]¹Kθsp(BaSO4)
6、在Ag2CrO4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固体,平衡时
A、c(Ag+)=2c(CrO42-)
B、c(Ag+)=2c(CrO42-),[c(Ag+)/cθ]2·[c(CrO42-)/cθ]=Kθsp(Ag2CrO4)
C、c(Ag+)¹2c(CrO42-),[c(Ag+)/cθ]2·[c(CrO42-)/cθ]=Kθsp(Ag2CrO4)
D、c(Ag+)¹2c(CrO42-),[c(Ag+)/cθ]·[c(CrO42-)/cθ]=Kθsp(Ag2CrO4)
7、在难溶电解质M2B的饱和溶液中,c(M+)=xmol·L-1,c(B2-)=ymol·L-1,则Kθsp(M2B)等于
A、x2·y
B、x·y
C、(2x)2·y
D、x2·(1/2y)
8、将PbI2固体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c(Pb2+)=1.2´10-3mol·L-1,则PbI2的Kθsp为
A、6.9´10-9
B、1.7´10-9
C、3.5´10-9
D、2.9´10-6
9、将PbCl2固体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c(Cl-)=32´10-2mol·L-1,则PbCl2的Kθsp为
A、6.6´10-5
B、1.6´10-5
C、5.1´10-4
D、1.3´10-4
10、对于难溶电解质A3B2,在其饱和溶液中c(A2+)=xmol·L-1,c(B3-)=ymol·L-1,则Kθsp(A3B2)=
A、(3x)3·(2y)2
B、(x/2)3·(y/3)2
C、x·y
D、x3·y2
11、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已知c(Ca2+)=2.0´10-6mol·L-1,c(PO43-)=1.58´10-6mol·L-1,则Ca3(PO4)2的Kθsp为
A、2.0´10-29
B、3.2´10-12
C、6.3´10-18
D、5.1´10-27
12、已知Kθsp(PbI2)=7.1´10-9,则其饱和溶液中c(I-)=
A、8.4´10-5mol·L-1
B、1.2´10-3mol·L-1
C、2.4´10-3mol·L-1
D、1.9´10-3mol·L-1
13、对难溶电解质AmBn来说,下列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Kθsp=[mc(An+)/cθ]m·[nc(Bm-)/cθ]n
B、Kθsp=[c(An+)/cθ]·[c(Bm-)/cθ]
C、Kθsp=[c(An+)/cθ]m·[c(Bm-)/cθ]n
D、Kθsp=[nc(An+)/cθ]m·[mc(Bm-)/cθ]n
14、在难溶电解质A2B3的饱和溶液中,c(A3+)=xmol·L-1,c(B2-)=ymol·L-1,则Kθsp(A2B3)=
A、(2x)2·(3y)3
B、x2·y3
C、(x/2)2·(y/3)3
D、(2x)3·(3y)2
15、已知298K时,Kθsp(SrF2)=2.5´10-9,则此温度下,SrF2饱和溶液中,c(F-)为
A、5.0´10-5mol·L-1
B、3.5´10-5mol·L-1
C、1.4´10-3mol·L-1
D、1.7´10-3mol·L-1
16、已知298K时,Kθsp(PbCl2)=1.6´10-5,则此温度下,饱和PbCl2溶液中,c(Cl-)为
A、3.2´10-2mol·L-1
B、2.5´10-2mol·L-1
C、1.6´10-2mol·L-1
D、4.1´10-2mol·L-1
17、已知Kθsp(AgCl)=1.8´10-10,Kθsp(Ag2C2O4)=3.4´10-11,Kθsp(Ag2CrO4)=1.1´10-12,Kθsp(AgBr)=5.0´10-13。在下列难溶银盐饱和溶液中,c(Ag+)最大的是
A、AgCl
B、AgBr
C、Ag2CrO4
D、Ag2C2O4
18、已知Kθsp(Ag2SO4)=1.4´10-5,Kθsp(Ag2CO3)=8.1´10-12,Kθsp(AgCl)=1.8´10-10,Kθsp(AgI)=8.3´10-17。在下述各银盐饱和溶液中,c(Ag+)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Ag2SO4>AgCl>Ag2CO3>AgI
B、Ag2SO4>Ag2CO3>AgCl>AgI
C、Ag2SO4>AgCl>AgI>Ag2CO3
D、Ag2SO4>Ag2CO3>AgI>AgCl
19、已 知 Kθsp ( BaSO4 ) = 1.1 ´ 10-10,Kθsp( AgCl ) = 1.8 ´ 10-10 ,等体积的0.002 mol·L-1Ag2SO4与3.2 ´ 10-5 mol·L-1BaCl2溶液混合,会出现
A、仅有BaSO4沉淀
B、仅有AgCl沉淀
C、AgCl 与 BaSO4 共沉淀
D、无沉淀
20、室温下, La2 (C2O4 )3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1.1 ´ 10-6 mol·L-1 ,其Kθsp=
A、1.2 ´ 10-12
B、1.6 ´ 10-30
C、7.3 ´ 10-12
D、1.7 ´ 10-28
21、已 知 Kθsp(AgCl ) = 1.8 ´ 10-10 ,Kθsp(Ag2C2O4) = 3.4 ´ 10-11, Kθsp( Ag2CrO4 ) = 1.1 ´ 10-12,Kθsp(AgBr) = 5.0 ´ 10-13。在下列难溶银盐饱和溶液中,c(Ag+)最大的是
A、AgCl
B、AgBr
C、Ag2CrO4
D、Ag2C2O4
22、已知Kθsp(AgBr)=5.0´10-13,Kθsp(AgCl)=1.8´10-10,向含相同浓度的Br-和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Br-)/c(Cl- )比值为
A、2.8 ´ 10-3
B、1.4 ´ 10-3
C、357
D、3.57 ´ 10-4
23、已知Kθsp(BaSO4 ) = 1.1´10-10,Kθsp(BaCO3 ) = 5.1´10-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因 为Kθsp(BaSO4 ) < Kθsp(BaCO3 ) ,所 以 不 能 把 BaSO4 转 化 为 BaCO3
B、因 为 BaSO4 + CO32-
C、改变CO32-浓度,能使溶解度较小的BaSO4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BaCO3沉淀
D、改变CO32-浓度,不能使溶解度较小的BaSO4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BaCO3沉淀
24、已知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若将50 mL0.80mol·L-1Na2CO3和50mL0.40mol·L-1CaCl2混合,所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
A、1.0 g
B、4.0 g
C、2.0 g
D、8.0 g
25、某难溶强电解质A2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0,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3g·L-1 ,则Kθsp(A2B)=
A、1.1 ´ 10-13
B、2.7 ´ 10-14
C、1.8 ´ 10-9
D、8.6 ´ 10-10
26、在含有Pb2+和Cd2+的溶液中,通入H2S,生成PbS和CdS沉淀时,溶液中c(Pb2+)/c(Cd2+) =
A、Kθsp(PbS)·Kθsp(CdS)
B、Kθsp( CdS ) / Kθsp( PbS )
C、Kθsp(PbS)/Kθsp(CdS)
D、[Kθsp(PbS)]·Kθsp(CdS)]1/2
27、已知Kθsp( AgI ) = 8.3 ´ 10-17,Kθsp(AgCl)=1.8´10-10,向含相同浓度的I-和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I-)/c(Cl-)比值为
A、2.5 ×10-7
B、4.6 ×10-7
C、4.0 ×10-8
D、2.0 ×10-8
28、AgCl (s) 在水中,在0.01mol·L-1CaCl2溶液中,在0.01 mol·L-1NaCl溶液中和在0.05mol·L-1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S3,则有
A、S0 > S1 > S2 > S3
B、S0 > S2 > S1 > S3
C、S0 > S1 = S2 > S3
D、S0 > S2 > S3 >S1
29、SrCO3在下列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A、0.1 mol·L-1 HAc
B、0.1 mol·L-1 SrCl2
C、纯水
D、1.0mol·L-1Na2CO3
30、为使锅垢中难溶于酸的C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常用Na2CO3处理,反应式为CaSO4+CO32-
A、Kθsp(CaCO3 ) / Kθsp(CaSO4 )
B、Kθsp(CaSO4 ) / Kθsp(CaCO3 )
C、Kθsp(CaSO4 )·Kθsp(CaCO3 )
D、[ Kθsp(CaSO4 )·Kθsp(CaCO3 ) ]1/2
31、已 知 298 K 时,Kθsp ( SrF2 ) = 2.5 ´ 10-9,则 此温度下,SrF2 饱和溶液中,c(F-)为
A、5.0 ´ 10-5 mol·L-1
B、3.5 ´ 10-5 mol·L-1
C、1.4 ´ 10-3 mol·L-1
D、1 .7 ´ 10-3 mol·L-1
32、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水溶液中,[c(Ag+)/cθ]和[c(Cl-)/cθ]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33、任何AgCl溶液中,[c(Ag+)/cθ]和[c(Cl-)/cθ]的乘积都等于Kθsp(AgCl)。
34、Kθsp(MgCO3)=3.5´10-8,这意味着所有含MgCO3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3.5´10-8。
35、Mg(OH)2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θsp(Mg(OH)2)=[c(Mg+)/cθ]·4[c(OH-)/cθ]2。
36、AgCrO4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θsp(AgCrO4)=4[c(Ag+)/cθ]2·[c(CrO42-)/cθ]。
37、将含有Ag+的溶液与另一含有CrO42-的溶液混合后,生成了Ag2CrO4沉淀,此时溶液中c(Ag+)=4.7´10-6mol·L-1,c(CrO42-)=5.0´10-2mol·L-1,则Kθsp(Ag2CrO4)=1.1´10-12。
38、难溶电解质的Kθsp是温度和离子浓度的函数。
39、已知Kθsp(ZnCO3)=1.4´10-11,Kθsp(Zn(OH)2)=1.2´10-17,则在Zn(OH)2饱和溶液中的c(Zn2+)小于ZnCO3饱和溶液中的c(Zn2+)。
40、在某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可与同一沉淀试剂作用。在此溶液中逐滴加入该沉淀试剂,则Kθ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一定先析出沉淀。
41、将含有Ag+ 的溶液与另一含有CrO42-的溶液混合后,生成了Ag2CrO4 沉淀,此时溶液中 c(Ag+ ) = 4.7 ´ 10-6 mol·L-1 , c(CrO42- ) = 5.0 ´ 10-2 mol·L-1,则Kθsp( Ag2CrO4 ) = 1.1 ´ 10-12。
42、因为难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它们都是弱电解质。
第1讲 气体
累加成绩-计分测验(1)
1、300K、101kPa的O2恰好和4.0L、400K、50.5kPa的NO反应生成NO2,则O2的体积为
A、1.5L
B、3.0L
C、0.75L
D、0.20L
2、在23℃时,一金属捕集器中充有N2和CF3COOF的气体混合物,压力为5.80kPa,CF3COOF经放电分解为CF4和CO2,此时压力为7.76kPa,则CF3COOF的起始分压为
A、3.92kPa
B、0.99kPa
C、1.96kPa
D、6.78kPa
3、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表示,如果用i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pV=nRT
B、piV=niRT
C、pVi=niRT
D、piVi=niRT
4、将25mL含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压力,发现气体体积缩小为15mL(不考虑水蒸气),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A、4:1
B、1:4
C、2:3
D、3:2
5、某煤气柜内的压力为104kPa,温度为298K、体积为1.6×103m3,298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则气柜中煤气的物质的量和水蒸气的质量分别为
A、6.5×104mol和37kg
B、6.5×107mol和3.7×103kg
C、6.5×106mol和0.13kg
D、6.5×104mol和1.3×102kg
6、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充有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其中分压最小的气体是
A、N2(g)
B、CO2(g)
C、O2
D、He(g)
7、在某温度下,某容器中充有2.0molO2(g)、3.0molN2(g)和1.0molAr(g)。如果混合气体的总压为akPa,则O2(g)的分压为
A、(a/3)kPa
B、(a/6)kPa
C、akPa
D、(a/2)kPa
8、将C2H4充入温度为T、压力为p的有弹性的密闭容器中。设容器原来的体积为V,然后使C2H4恰好与足量的O2混合,并按 C2H4(g)+3O2(g)→2CO2(g)+2H2O(g) 完全反应。再让容器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力。则容器的体积为.
A、V
B、4/3V
C、4V
D、2V
9、27℃、101.0kPa的O2(g)恰好和4.0L、127℃、50.5kPa的NO(g)反应生成NO2(g),则O2(g)的体积为
A、1.0L
B、3.0L
C、0.75L
D、0.20L
10、在下列各种性质中,H2(g)和He(g)相同的是
A、密度
B、扩散速率
C、标准状态下,10g所占的体积
D、标准状态下,10mol所占的体积
11、按SI制气体常数R的取值是
A、82.06 dm3·atm·K-1·mol-1
B、8.314J·K-1·mol-1
C、1.987cal·atm·K-1·mol-1
D、0.082cal·K-1·mol-1
12、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d,在温度T下体积为V,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A、PV=(M/d)RT
B、PVd=RT
C、PV=(d/n)RT
D、PM/d=RT
13、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1g下列各种物质,占体积最大的是 (原子量∶H1,C12,O16,Ne20,S32)
A、乙烷
B、氖
C、氧气
D、硫化氢
14、用Meyer法测定0.15g挥发性液体,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其体积为20cm3,该化合物的分子量约为
A、85
B、168
C、340
D、45
15、在T,P相同下,气体A充满烧瓶时,测得A为0.34g,而充满O3时,测得其为0.48g,则气体A是
A、O2
B、SO2
C、H2S
D、无法判断
16、某气体AB,在高温下建立下列平衡∶AB(g)==A(g)+B(g).若把1.00mol此气体在T=300K,P=101kPa下放在某密闭容器中,加热到600K时,有25.0%解离。此时体系的内部压力(kPa)为
A、253
B、101
C、50.5
D、126
17、有1dm3 理想气体,若将其绝对温度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同时压力增加为原来的三倍,则其体积变为
A、1/6dm3
B、2/3dm3
C、3/2dm3
D、6dm3
18、苯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2C6H6+15O2=12CO2+6H2O 在标准状态下,一定量的苯完全燃烧时消耗了5.0dm3 的O2,则生成的CO2的体积为
A、(12/15)×22.4dm3
B、(15/12)×22.4dm3
C、(12/15)×5.0dm3
D、(15/12)×5.0dm3
19、将50cm3 H2S与60cm3O2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混合,然后按下式反应∶ 2H2S(g)+3O2(g)=2SO2(g)+2H2O(g), 直到其中一个反应物全部耗尽,并使体系恢复到反应前的条件,则生成SO2的体积是
A、40cm3
B、50cm3
C、60cm3
D、110cm3
20、27℃及507kPa下,在20dm3容器中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0.22mol
B、0.41mol
C、2.6mol
D、4.1mol
21、50℃及202.6kPa下,在200cm3 容器中氢的物质的量为
A、0.0151mol
B、0.0975mol
C、1.53mol
D、15.1mol
22、1.00mol某气体,在0℃时体积为10.0dm3 ,则其压力为
A、2.24kPa
B、10.1kPa
C、101kPa
D、227kPa
23、在标准状态下,50dm3某气体为100g,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34
B、45
C、56
D、90
24、在标准状态下,1.0dm3氢气的质量应为
A、0.089g
B、0.11g
C、9.0g
D、11.2g
25、20℃和101kPa下,2.0dm3某气体为5.0g,则它的摩尔质量是
A、240g·mol-1
B、60g·mol-1
C、12g·mol-1
D、6.0g·mol-1
2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两种不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则这两种气体的
A、分子数相同
B、分子量相同
C、质量相同
D、密度相同
27、一定量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当温度由100℃上升至200℃时,则气体的
A、体积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但并非减小一半
C、体积增加一倍
D、体积增加但并非增加一倍
28、在27℃和100kPa压力下,收集到分子量为32.0的理想气体821cm3 ,该气体的质量为
A、1.05g
B、10.5g
C、11.7g
D、107g
29、在16℃及100kPa条件下,1.0dm3某理想气体为2.5g,则它的分子量是
A、6
B、17
C、60
D、170
30、某未知气体样品为1.0g,在温度为100℃、压力为303.9kPa时的体积是0.20dm3,则该气体的分子量是
A、41
B、51
C、61
D、71
31、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g,在温度为100℃、压力为291kPa时的体积是0.86dm3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42g·mol-1
B、52g·mol-1
C、62g·mol-1
D、72g·mol-1
32、某气体1.0g,在100℃和172kPa时的体积为250cm3,则此气体的分子量是-
A、72
B、62
C、52
D、42
33、某气体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氢原子数之比为1∶2,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1.88g·dm-3,则该气体分子的化学式为
A、C2H4
B、C3H6
C、C4H8
D、C5H10
34、25℃和100kPa下,1.1dm3 某气体为1.16g,该气体分子式应为
A、C2H2
B、CO
C、O2
D、NH3
35、26℃和111kPa下,CCl4蒸气的密度(原子量∶C12;Cl35.5)为∶
A、3.65g·dm-3
B、6.88g·dm-3
C、9.66g·dm-3
D、79.1g·dm-3
36、CO在93.3kPa和30℃时的密度为
A、0.105g·cm-3
B、1.04×10-3g·cm-3
C、9.62g·cm-3
D、9.52×10-6g·cm-3
37、在1000℃和98.7kPa下,硫蒸气的密度为0.597g·dm-3,此时硫的分子式应为
A、S8
B、S4
C、S2
D、S
38、在76℃和104kPa时,某物质的蒸气密度为1.71g·dm-3,则该物质的分子量为
A、16.3
B、47.7
C、48.4
D、60.0
39、27℃和101kPa下,1.0dm3某气体为0.65g,则它的分子量是
A、1.4
B、1.6
C、16
D、64
40、一敞口烧瓶在7℃时盛满某种气体,欲使1/3的气体逸出烧瓶,需加热到
A、840
B、693
C、420
D、147
41、充满氦气的气球升至高空某处,温度为40℃,压力为27.9kPa时,气球的体积为100dm3,则充满该气球所需氦气的质量为(原子量∶He4.00)∶
A、4.29g
B、44.2g
C、5.76g
D、0.174g
42、310℃和100kPa下,实验测得气态单质磷的密度是2.64g·dm-3,已知磷的原子量为31.0,则此时磷的分子式应为
A、P
B、P2
C、P3
D、P4
43、当实际气体分子间吸引力起主要作用时,压缩因子为
A、Z<1
B、Z>1
C、Z=1
D、Z<0
44、较多偏离理想气体行为的气体,其分子具有
A、较高的分子速率
B、较小的分子量
C、较大的分子体积
D、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45、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46、对于1mol实际气体,范德华方程式应写为
A、[P+(1/V2)](V-b)=RT
B、[P+(a/V2)](V-1)=RT
C、[P+(a/V2)](V-b)=RT
D、[P-(a/V2)](V+b)=RT
47、范德华方程式∶[P+(an2 /V2)](V-nb)=nRT是为了修正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真实气体的下列性质
A、分子间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B、分子的固有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C、分子的量子行为
D、分子的高速运动
48、范德华状态方程中,a是实际气体分子间引力造成
A、压力增加的量
B、压力减小的校正项系数
C、压力减小的量
D、压力增加的校正项系数
49、对1mol实际气体来说,在高温高压下,适合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是考虑分子体积效应的校正因子
A、PV=RT+b
B、PV=RT-b
C、PV=RT+bP
D、P=bRT
50、范德华状态方程中,b是实际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造成的
A、体积增加的量
B、体积减小的量
C、体积减小的校正项系数
D、体积增加的校正项系数
51、当实际气体分子本身所具有的体积起主要作用时,压缩因子为
A、Z<1
B、Z=1
C、Z>1
D、Z<0
52、常温常压下,偏离理想气体行为最多的气体是
A、CO
B、CO2
C、N2
D、NH3
53、范德华方程式应写为
A、[P+(an2/V2)](V-nb)=nRT
B、[P+(an2/V2)](V-b)=nRT
C、[P+(a/V2)](V-nb)=nRT
D、[P-(a/V2)](V+b)=RT
54、若空气的组成是21.0%(体积分数)的O2及79%的N2,大气压力为100kPa,那么O2的分压力最接近的数值是
A、92kPa
B、43kPa
C、21kPa
D、53kPa
55、对于A,B两种混合气体,下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A、P(总)V(总)=n(总)RT
B、PAVA=nART
C、P(总)VA=nART
D、M(混)=d(混)RT/P(总)
56、在室温、101kPa条件下,将4dm3N2和2dm3H2充入一个8dm3的容器后,混合均匀,则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分压力分别是
A、PN2=1×101kPa PH2=2×101kPa
B、PN2=2/3×101kPa PH2=1/3×101kPa
C、PN2=1/2×101kPa PH2=1/4×101kPa
D、PN2=3/2×101kPa PH2=1×101kPa
57、在室温常压条件下,将4.0dm3N2和2.0dm3H2充入一个8.0dm3的容器,混合均匀,则混和气体中N2和H2的分体积分别是
A、VN2=4.0dm3VH2=2.0dm3
B、VN2=5.3dm3VH2=2.7dm3
C、VN2=2.0dm3VH2=4.0dm3
D、VN2=3.0dm3VH2=5.0dm3
58、A,B两种气体在容器中混合,容器体积为V,在温度T下测得压力为P,VA,VB分别为两气体的分体积,PA,PB为两气体的分压,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A、PVA=nART
B、PAVA=nART
C、PAV=nARV
D、PA(VA+VB)=nART
59、同温同体积下,在A和B混合气体中,若混合气体总压力为101.3kPa,B的摩尔分数为0.200,则A的分压为
A、20.2kPa
B、81.0kPa
C、85.1kPa
D、101.3kPa
60、恒温下,在某一容器内装有0.10molCO2、0.20molO2和0.20molN2,如果气体的总压力为200kPa,则氮的分压为
A、40kPa
B、80kPa
C、120kPa
D、200kPa
61、在22℃和100.0kPa下,在水面上收集氢气0.100g,在此温度下水的蒸气压为2.7kPa,则氢气的体积应为
A、1.26dm3
B、2.45dm3
C、12.6dm3
D、24.5dm3
62、在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内,装有0.30mol氮气、0.10mol氧气和0.10mol氦气,当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00kPa时,氦的分压为
A、20kPa
B、40kPa
C、60kPa
D、100KPa
63、混合气体中含有140gN2,256gO2和88gCO2,其中N2的摩尔分数是
A、0.12
B、0.29
C、0.33
D、0.36
64、40℃和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某气体2.0dm3,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40℃时的水蒸气压为7.4kPa)
A、0.072mol
B、0.078mol
C、0.56mol
D、0.60mol
65、10℃和101.3kPa下,在水面收集到某气体1.5dm3,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10℃时的水蒸气压为1.2kPa)-
A、6.4×10-2mol
B、6.5×10-2mol
C、1.3×10-3mol
D、7.9×10-4mol
66、在25℃和100.5kPa下,用排水集气法在水面上收集氢气200cm3,经干燥后得到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5℃时的水蒸气压为3.2kPa)
A、100.5×200/(8.31×25)
B、(100.5-3.2)×0.200/(0.082×298)
C、(100.5-3.2)×0.200/(8.31×298)
D、8.31×298/((100.5-3.2)×0.200)
67、A,B两种气体在容积为V的容器中混合,测得温度为T,压力为P。PA,PB分别为两种气体的分压,VA,VB分别为两种气体的分体积,则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A、PVB=nBRT
B、(PA+PB)VB=nBRT
C、PBV=nBRT
D、PBVB=nBRT
68、将一定量的N2与一定量的He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混合均匀,在温度不变时,此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N2单独占有此容器时的压力
B、He单独占有此容器时的压力
C、N2和He分别占有此容器时压力之和
D、混合前N2和He压力之和
69、在10℃,101kPa下,在水面上收集1.00dm3气体,经干燥后气体的体积变为(10℃,PH2O=1.227kPa)
A、0.012dm3
B、0.988dm3
C、0.908dm3
D、0.992dm3
70、在10℃,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的某气体样品的体积为1.0dm3,该气体物质的量(mol)是(10℃时,PH2O=1.227kPa)
A、5.1×10-2
B、8.7×10-4
C、4.3×10-2
D、5.3×10-4
71、将压力为0.67kPa的氮气3.0dm3和压力为0.54kPa的氢气1.0dm3同时混合在2.0dm3密闭容器中,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0.61kPa
B、0.64kPa
C、1.2kPa
D、1.3kPa
72、混合气体中含有112gN2、80g O2和44gCO2,若总压力为100kPa,则氧的分压为
A、13kPa
B、33kPa
C、36kPa
D、50kPa
73、将下列四种气体按给定量混合均匀,其中分压最小的是
A、0.6gH2
B、3.2gCH4
C、2.8gCO
D、19.2gO2
74、混合气体中含有70gN2、128gO2和66gCO2,若总体积为10.0dm3,则氧的分体积为
A、5.0dm3
B、4.8dm3
C、4.0dm3
D、3.1dm3
75、将100kPa的N2 2.00dm3和100kPa的CO2 2.00dm3装入1.00dm3真空容器中,如果温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100kPa
B、200kPa
C、300kPa
D、400kPa
76、在等温条件下,1.00dm3密闭容器中装有A和B的混合气体,其总压力为100kPa,气体A的分压为50kPa,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摩尔分数为0.50
B、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
C、A的分体积为0.50dm3
D、A与B物质的量之比为1∶2
77、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方程产生偏差的原因是
A、分子有能量
B、分子有体积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体积和分子间有作用力
78、在相同温度下,对于等质量的气态H2和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同
B、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
C、分子的扩散速率相同
D、对相同容积的容器所产生的压力相同
79、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真实气体体积的增大是由于
A、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
B、分子碰撞容器壁的次数减少
C、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
D、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80、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有0.50mol氢气和1.0mol氦气,对这两种气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同
B、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
C、分子的扩散速率不同
D、气体的体积不同
第2讲 化学热力学
累加成绩-计分测验(2)
1、已 知 反 应
A、228.2 kJ·mol-1
B、-228.2 kJ·mol-1
C、1301.0 kJ·mol-1
D、621.7 kJ·mol-1
2、已 知 298 K 时,Sn (s) + Cl2 (g) → SnCl2 (s) 的
A、-545.2 kJ·mol-1
B、-272.6 kJ·mol-1
C、154.4 kJ·mol-1
D、-154.4 kJ·mol-1
3、已 知 298 K 时,MnO2 (s) → MnO (s) +
A、-385.2 kJ·mol-1
B、385.2 kJ·mol-1
C、-520.0 kJ·mol-1
D、520.0 kJ·mol-1
4、某 反 应 A2B(s) → 2A (s) + B (g), 在 高 温 时 为 自 发 的, 其 逆 反 应 在 低 温 时 自 发 进 行, 由 此 可 知 该 反 应 的
A、
B、
C、
D、
5、下 列 叙 述 中 正 确 的 是
A、只 有 等 压 过 程, 才 有 化 学 反 应 热 效 应
B、在 不 做 非 体 积 功 时, 等 压 过 程 所 吸 收 的 热 量 全 部 用 来 增 加 系 统 的 焓 值
C、焓 可 以 被 认 为 是 系 统 所 含 的 热 量
D、在 不 做 非 体 积 功 时, 等 压 过 程 所 放 出 的 热 量 全 部 用 来 增 加 系 统 的 焓 值
6、在 下 列 各 反 应 中, 其
A、2H (g) +
B、2H2 (g) + O2 (g)→ 2H2O (l)
C、N2 (g) + 3H2 (g)→ 2NH3 (g)
D、
7、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H
B、Q
C、⊿H
D、⊿U
8、按热力学上通常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是
A、C(金刚石)
B、P4(白磷)
C、O3(g)
D、I2(g)
9、298K时反应C(s)+CO2(g) →2CO(g)的热效应为
A、
B、
C、
D、-
10、下列反应中,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A、CO2(g) + CaO(s) → CaCO3(s)
B、
C、H2(g) + Cl2(g) → 2HCl(g)
D、H2(g) +
11、已知①A+B→C+D,△rH=-40.0kJ·mol-1,②2C+2D→E,
A、140 kJ·mol-1
B、-140 kJ·mol-1
C、-20 kJ·mol-1
D、20 kJ·mol-1
12、体系对环境作 20 kJ 的功,并失去 10kJ 的热给环境,则体系内能的变化是
A、+30 kJ
B、+10 kJ
C、-10 kJ
D、-30kJ
13、在标准压力和 373 K下,水蒸气凝聚为液态水时体系中应是
A、ΔH = 0
B、ΔS = 0
C、ΔG = 0
D、ΔU = 0
14、某体系在失去15kJ热给环境后,体系的内能增加了5kJ,则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是
A、20 kJ
B、10 kJ
C、-10 kJ
D、-20 kJ
15、一个体系从一个特定的开始状态到终止状态总是有
A、Q途径1 = Q途径2
B、W途径1 = W途径2
C、(Q-W)途径1 = (Q - W)途径2
D、ΔU = 0,与途径无关
16、H2O(l,100℃,101.3 kPa)→ H2O(g,100℃,101.3 kPa), 设H2O(g)为理想气体,则由始态到终态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为
A、>ΔH
B、<ΔH
C、=ΔH
D、=ΔU
17、对于任一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系所作的功与反应途径无关
B、体系的内能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
C、体系所吸收的热量与反应途径无关
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
18、已知 HCN(aq) 与 NaOH(aq) 反应,其中和热是 -12.1 kJ·mol-1; H+(aq) + OH-(aq) = H2O(l),
A、-67.7
B、-43.5
C、43.5
D、99.1
19、已知2PbS(s) + 3O2 (g) =2PbO(s) + 2SO2 (g)
A、840.9
B、845.9
C、-845.9
D、-840.9
20、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
A、Q= 0 W= 0 ΔU= 0 ΔH= 0
B、Q≠0 W≠0 ΔU= 0 ΔH= Q
C、Q= W ΔU= Q-W ΔH= 0
D、Q≠W ΔU= Q-W ΔH= 0
21、在一定温度下: (1) C(石墨) + O2 (g) =CO2 (g) ΔH1 (2) C(金刚石) + O2 (g) =CO2 (g) ΔH2 (3) C(石墨) =C(金刚石) ΔH3 =1.9 kJ·mol-1 其中ΔH1 和ΔH2 的关系是
A、ΔH1 > ΔH2
B、ΔH1 < ΔH2
C、ΔH1 = ΔH2
D、不能判断
22、若两个液态组分混合形成理想溶液,则混合过程的
A、ΔV= 0 ΔH= 0 ΔS= 0 ΔG= 0
B、ΔV> 0 ΔH< 0 ΔS< 0 ΔG> 0
C、ΔH= 0 ΔV= 0 ΔS> 0 ΔG< 0
D、ΔH> 0 ΔV< 0 ΔG< 0 ΔS> 0
23、某恒容绝热箱中有CH4 和O2 混合气体,通电火花使它们起反应(电火花的能可以不计),该变化过程的
A、ΔU= 0, ΔH= 0
B、ΔU= 0, ΔH> 0
C、ΔU= 0, ΔH< 0
D、ΔU< 0, ΔH> 0
24、100℃,101.3 kPa 的H2O(l)在真空容器中蒸发为100℃,101.3 kPa H2O(g),则下述不正确的是
A、ΔU = 0
B、ΔG = 0
C、ΔH = Q
D、ΔS = Q/373
25、萘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10 H8 (s) + 12 O2 (g) =10 CO2 (g) + 4 H2O(l) 则 298 K时,Qp和 Qv 的差值( kJ·mol-1)为
A、-4.95
B、4.95
C、-2.48
D、2.48
26、相同的反应物转变成相同的产物时,如果反应分两步进行,那么要比一步进行时
A、放热多
B、熵增加多
C、内能增加多
D、焓、熵、内能变化相同
27、下列单质的
A、Fe(s)
B、C(石墨)
C、Ne(g)
D、Cl2(l)
28、CO2 (g)的生成焓等于
A、金刚石的燃烧热
B、石墨的燃烧热
C、CO(g)的燃烧热
D、碳酸钙分解的焓变
29、下列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大的是
A、CH4(l)+2O2(g)→CO2(g)+2H2O(g)
B、CH4(g)+2O2(g)→CO2(g)+2H2O(g)
C、CH4(g)+2O2(g)→CO2(g)+2H2O(l)
D、CH4(g)+3/2O2 (g)→CO(g)+2H2O(l)
30、反应 Na2 O(s) + I2 (g) → 2NaI(s) + O2 (g) 的
A、2
B、
C、2
D、
31、CuCl2 (s) + Cu(s) =2CuCl(s),
A、36 kJ·mol-1
B、18 kJ·mol-1
C、-18 kJ·mol-1
D、-36 kJ·mol-1
32、结晶硅和无定形硅的摩尔燃烧热分别为 -850.6 和 -867.3 kJ·mol-1,则由结晶硅转化为无定形硅的
A、+16.7 kJ·mol-1
B、+16.7 kJ
C、-16.7 kJ·mol-1
D、不能确定
33、2NH3 (g) + 3Cl2 (g) =N2 (g) + 6HCl(g) △fH = -461.5 kJ.mol-1 ,温度升高 50 K,则
A、>> -461.5 kJ·mol-1
B、<< -461.5 kJ·mol-1
C、≈ -461.5kJ·mol-1
D、= -461.5 kJ·mol-1
34、下列物质的
A、Fe(s)
B、O(g)
C、C(石墨)
D、Ne(g)
35、下列两个反应在某温度、101 kPa时都能生成C6H6(g) ①2C(石) + 3H2 (g) → C6H6 (g);②C2H4(g) + H2 (g) → C6H6 (g) 则代表 C6H6(g)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反应是
A、反应①
B、反应①的逆反应
C、反应②
D、反应②的逆反应
36、在标准条件下石墨燃烧反应的焓变为 -393.7 kJ·mol-1,金刚石燃烧反应的焓变为 -395.6 kJ·mol-1,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反应的焓变为
A、-789.3 kJ·mol-1
B、0
C、+1.9 kJ·mol-1
D、-1.9 kJ·mol-1
37、已知在标准条件下石墨的燃烧焓为-393.7 kJ·mol-1,石墨转变为金刚石反应的焓变为+1.9 kJ·mol-1,则金刚石的燃烧焓(kJ·mol-1 )应为
A、+395.6
B、+391.8
C、-395.6
D、-391.8
38、下述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恒压下,凡是自发的过程一定是放热的
B、因为焓是状态函数,而恒压反应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C、单质的
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减少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
39、4P(红磷) + 5O2 =P4O10(l)
A、
B、
C、
D、
40、下列反应中,
A、K(g) =
B、Cl(g) +
C、KCl(s) =
D、Cl2 (g) =2Cl(g)
41、在25℃,1.00 g 铝在常压下燃烧生成 Al2O3 ,释放出 30.92 kJ 的热,则Al2O3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铝的原子量为27)
A、30.92 kJ·mol-1
B、-30.92 kJ·mol-1
C、-27×30.92 kJ·mol-1
D、-54×30.92 kJ·mol-1
42、稳定单质在 298 K,100 kPa下,下述正确的是
A、
B、
C、
D、
43、已知:
A、-81 kJ·mol-1
B、81 kJ·mol-1
C、992 kJ·mol-1
D、-992 kJ·mol-1
44、常压下 -10℃ 过冷水变成 -10℃ 的冰,在此过程中,ΔG 和 ΔH的变化是
A、ΔG< 0 ΔH> 0
B、ΔG> 0 ΔH> 0
C、ΔG= 0 ΔH= 0
D、ΔG< 0 ΔH< 0
45、已知 Sn白 ® Sn灰
A、
B、
C、
D、
46、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A、Li(g)
B、Li(s)
C、LiCl·H2O(s)
D、Li2CO3(s)
47、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熵为
A、零
B、J·mol-1·K-1
C、大于零
D、小于零
48、25℃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6 mol·dm-3 ,若在1 dm3水中加入1 mol NaCl,则NaCl(s)+H2O(l)→NaCl(aq)的
A、ΔS>0,ΔG>0
B、ΔS>0,ΔG<0
C、ΔG>0,ΔS<0
D、ΔG<0,ΔS<0
49、298 K,往1 dm3水中加入 1 mol固体 NaCl,则溶解过程的
A、ΔG> 0,ΔS> 0
B、ΔG< 0,ΔS> 0
C、ΔG> 0,ΔS< 0
D、ΔG< 0,ΔS< 0
50、冰的熔化热为 6008J·mol-1,在0℃时 1.00 mol冰熔化时的熵变为
A、334 kJ·mol-1·K-1
B、22.0 kJ·mol-1·K-1
C、0 kJ·mol-1·K-1
D、-22.0 kJ·mol-1·K-1
51、冰熔化时,在下列各性质中增大的是
A、蒸气压
B、熔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52、冰的熔化热为 330.5 J·g-1,则1.00 g,0℃的水凝固为同温度的冰时,其熵变为
A、-330.5 J·g-1
B、-1.21 J·g-1·K-1
C、0
D、+1.21 J·g-1·K-1
53、水的气化热为44.0 kJ·mol-1,则1.00mol水蒸气在100℃时凝聚为液态水的熵变为
A、118 J·mol-1·K-1
B、0.118 kJ·mol-1
C、0
D、-118 J·mol-1·K-1
54、已知 25℃时 H2 O(g) H2 (g) O2 (g),
A、205.0 J·mol-1·K-1
B、188.7 J·mol-1·K-1
C、44.4 J·mol-1·K-1
D、-44.4 J·mol-1·K-1
55、在 25℃、101 kPa下发生下列反应: (1) 2H2 (g) + O2 (g) =2H2 O(l); (2) CaO(s) + CO2 (g) =CaCO3 (s) 其熵变分别为ΔS1 和ΔS2 ,则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ΔS1 > 0 ΔS2 > 0
B、ΔS1 < 0 ΔS2 < 0
C、ΔS1 < 0 ΔS2 > 0
D、ΔS1 > 0 ΔS2 < 0
56、恒温下,下列相变中,△f Sm 最大的是
A、H2O(l) → H2O(g)
B、H2O(s) → H2O(g)
C、H2O(s) → H2O(l)
D、H2O(l) → H2O(s)
57、下列反应中△rSm> 0 的是
A、2H2 (g) + O2 (g) =2H2O(g)
B、N2 (g) + 3H2 (g) =2NH3 (g)
C、NH4Cl(s) =NH3 (g) + HCl(g)
D、C(s) + O2 (g) =CO2 (g)
58、下列过程中,ΔS为负值的是
A、液态溴蒸发变成气态溴
B、SnO2 (s) + 2H2 (g) =Sn(s) + 2H2O(l)
C、电解水生成 H2 和 O2
D、公路上撒盐使冰熔化
59、若某气体的方程为pV=RT+bp(b>0),该气体经恒温恒压膨胀后,其内能的变化是
A、此过程不可能
B、不变
C、增加
D、减小
6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体系自由焓(Gibbs自由能)减少等于体系对环境所作最大功-ΔG=W
C、某气相反应
D、同类型的二元化合物可用它们的
61、苯的熔化热为10.67 kJ·mol-1,其熔点为5.0℃,则苯熔化过程的
A、2.09 kJ·mol-1·K-1
B、10.88 kJ·mol-1·K-1
C、38.38 kJ·mol-1·K-1
D、54.39 kJ·mol-1·K-1
62、某一反应的
A、0.25℃
B、25℃
C、-22℃
D、无法确定
63、下列反应中,
A、C(s)+O2 (g)→CO2 (g)
B、2SO2 (g)+O2 (g)→2SO3 (g)
C、CaSO4(s)+2H2O(l)→CaSO4·2H2O(s)
D、3H2(g)+N2(g)→2NH3 (g)
64、氯仿的Δvap Hm = 29.4 kJ.mol-1 ,沸点为 61℃ ,则氯仿的 Δvap
A、88 J·mol-1·K-1
B、0.50 J·mol-1·K-1
C、0.088 J·mol-1·K-1
D、-88 J·mol-1·K-1
65、下列物质在 0 K 时的标准熵为 0 的是
A、理想溶液
B、理想气体
C、完美晶体
D、纯液体
66、关于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98K时,纯物质的
B、一切单质的
C、对孤立体系而言,△r
D、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67、有20 g水,在100℃、标准压力下,若有18 g气化为100℃、1个标准压力下的水蒸气,此时Gibbs自由能变为
A、ΔG= 0
B、ΔG<0
C、ΔG>0
D、无法判断
68、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零,则反应
A、能自发进行
B、是吸热反应
C、是放热反应
D、处于平衡状态
69、已知 CO(g)=C(s)+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的
70、如果某反应的
A、自发进行
B、处于平衡状态
C、不进行
D、是发热的
71、H2O(g)的正常沸点是100℃,在101.3 kPa时下列过程中ΔG>0的是
A、H2O(l,120℃) → H2O(g,120℃)
B、H2O(l,110℃) → H2O(g,110℃)
C、H2O(l,100℃) → H2O(g,100℃)
D、H2O(l,80℃) → H2O(g,80℃)
72、若 CH4 (g),CO2 (g),H2O(l) 的
A、-818
B、818
C、-580.8
D、580.8
73、下列单质中,
A、石墨
B、金刚石
C、液态溴
D、氧气
74、某反应在标准态和等温等压条件下,在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
B、
C、
D、
75、气体反应 CO + H2O =CO2 + H2 ,此反应的△rGm和
A、△rGm与
B、△rGm与
C、△rGm与体系总压有关,
D、△rGm与体系总压无关,
76、已知:
A、0.35℃
B、346℃
C、73℃
D、-73℃
77、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g) + 2B(s) → 2C(g)。已知
A、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78、液态水在 100℃、101 kPa下蒸发,下述正确的是
A、ΔU = 0
B、ΔH = 0
C、ΔG = 0
D、ΔS = 0
79、推测下列气相反应自发的是
A、Kr++ He → Kr +He+
B、Si+ Cl+→ Si++Cl
C、Cl-+ I → I-+Cl
D、Cl-+ F→ F-+Cl
80、对于 H2O (s)
81、已 知 850℃ 时, 反 应:CaCO3 (s)
第4讲 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
累加成绩-计分测验(4)
1、.在 一 恒 压 容 器 中, 某 温 度、100.0 kPa 条 件 下, 将 1.00 mol A 和 2.00 mol B 混 合, 按 下 式 反 应:A (g) + 2B (g)
A、0.660
B、0.375
C、9.77 ×10-2
D、1.21
2、已 知 下 列 反 应 在 1362 K 时 的 标 准 平 衡 常 数: H2 (g) +1/2S2 (g) H2S (g) K 1= 0.80 3H2 (g) + SO2 (g) H2S (g) + 2H2O (g) K 2= 1.8 ×104则 反 应 4H2 (g) + 2SO2 (g)
A、2.3 ×104
B、5.1 ×108
C、4.3 ×10-5
D、2.0 ×10-9
3、在 一 恒 压 容 器 中, 某 温 度、100.0 kPa 条 件 下, 将 1.00 mol A 和 2.00 mol B 混 合, 按 下 式 反 应:A (g) + 2B (g) C (g)。 达 到 平 衡 时,B 消 耗 了 20.0%, 则 反 应 的 K 为
A、0.660
B、0.375
C、9.77 ×10-2
D、1.21
4、已 知 在 1123 K 时, 反 应 C (s) + CO2 (g)
A、4.8 ×109
B、2.1 ×10-10
C、3.6 ×10-5
D、1.3 ×10-12
5、为 使 锅 垢 中 难 溶 于 酸 的 CaSO4 转 化 为 易 溶 于 酸 的 CaCO3 ,常 用 Na2CO3 处 理,反 应 式 为 CaSO4 + CO32- CaCO3 + SO42- ,此 反 应 的 标 准 平衡常数为
A、Ksp(CaCO3 ) / K Ksp(CaSO4 )
B、Ksp(CaSO4 ) /K
C、Ksp(CaSO4 )·K
D、[ Ksp(CaSO4 )·K
6、在 标 准 状 况 下,1.00 m3 CO2 通 过 炽 热 的 碳 层 后, 完 全 转 化 为 CO, 这 时 的 温 度 为 1173 K, 压 力 为 102 kPa, 则 CO 的 体 积 为
A、4.26 m3
B、4.26 ×103 m3
C、8.54 m3
D、8.54 ×103 m3
7、在 有 AgCl 固 体 存 在 的 溶 液 中,当 加 入 等 体 积 的 下 列 溶 液,会 使 AgCl 溶 解 度 增 大 的 是
A、AgCl 饱 和 溶 液
B、1mol·L-1 NaCl
C、1mol·L-1 AgNO3
D、4 mol·L-1 NaNO3
8、下列各种名词的符号表达式中有错误的是
A、标 准 摩 尔 生 成 焓:△fH m
B、标 准 摩 尔 反 应 焓 变:△rH
C、标 准 摩 尔 反 应 吉 布 斯 自 由 能 变:△rG
D、标 准 摩 尔 熵:△rS
9、已 知 某 化 学 反 应 是 吸 热 反 应, 如 果 升 高 温 度, 则 对 反 应 的反 应 速 率 系 数 k 和 标 准 平 衡 常 数 K
A、k 增 加,K
B、k、K
C、k 减 小,K
D、k、K
10、反应:Fe3O4 (s) + 4H2 (g)
A、{ [ p (Fe) / p
B、[ 4p (H2O) / p]4 / [ p (H2 ) / p]4
C、[ p (H2O) / p]4 / [ p (H2 ) / p]4
D、1 / [ p (H2 ) / p]4
11、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吸 热 反 应 在 任 意 温 度 下 都 不 能 自 发 反 应;
B、吸 热 反 应 能 在 足 够 低 的 温 度 下 自 发 进 行;
C、吸 热 反 应 在 任 意 温 度 下 能 自 发 进 行;
D、如 果 吸 热 反 应 的 熵 变 为 正 值, 则 反 应 在 足 够 高 的 温 度 下 能 自 发 进 行。
12、在 21.8℃ 时, 反 应 NH4HS (s)
A、7.0 kPa
B、26 kPa
C、53 kPa
D、0.26 kPa
13、某温度下,反应SO2(g) + O2(g) → SO3(g) 的平衡常数K=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 2SO2 + O2(g)的K值应
A、2500
B、100
C、4×10-4
D、2×10-2
14、可逆反应2NO(g) → N2(g) + O2(g),DrHm=-180kJ·mol-1。对此反应的逆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增大
B、升高温度K变小
C、增大压强平衡则移动
D、增加N2浓度,NO解离度增加
15、在某温度下平衡A+B → G+F的⊿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A、v(正)减小,v(逆)增大
B、k(正)减小,k(逆)增大
C、v(正)和v(逆)都减小
D、v(正)增加的倍数小于v(逆)增加的倍数
16、已知某反应的△rGmf >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 值
A、Kf >0
B、Kf <0
C、Kf >1
D、Kf <1
17、温度时,化学反应A + B→ A2B的平衡常数K=1×104 ,那么在相同温度下,反应 A2 B→ 2A +B 的平衡常数为
A、1×104
B、1×100
C、1×10-4
D、1×10-8
18、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rGmf = 0
D、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19、某一气相反应 A=B,同一温度下GAf =GBf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f 是
A、0
B、大于1
C、小于1
D、1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起始浓度而变
B、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另一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不同而异
C、平衡常数随起始浓度不同而变化
D、平衡常数不随温度变化
21、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A、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22、298 K 时 ,反应BaCl2 .H2O(s) → BaCl2 (s) + H2O(g) 达平衡时p H2O= 330 Pa, 反应的△rGmf 为
A、-14.3kJ.mol-1
B、+14.3kJ.mol-1
C、+139kJ.mol-1
D、-141kJ.mol-1
23、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 则
A、平衡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都相等
B、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是零
C、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D、反应的焓变是零
24、298 K下, H2O(g)和H2O(l)的△fG m 分别为-228.59 kJ.mol-1和-237.18kJ.mol-1, 298 K时饱和水蒸气压为3.17 kPa, 则△rGm= 0 的过程是
A、H2O(l, 101 kPa水蒸气压) → H2O(g, 101 kPa水蒸气压)
B、H2O(l, 饱和水蒸气压) → H2O(g, 饱和水蒸气压)
C、H2O(l, 10 mmHg柱水蒸气压) → H2O(g, 10 mmHg柱水蒸气压)
D、H2O(l, 4.0 kPa水蒸气压) → H2O(g, 4.0 kPa水蒸气压)
25、NO2 (g) →N2O4(g) 平衡体系中NO2 ,N2O4分子数比为1∶3,则气体平均分子量为
A、92.0
B、80.5
C、69.0
D、57.5
26、根据室温下各置换反应的平衡常数, 其中置换反应最完全的是
A、Zn(s) + Cu2+(aq) → Cu(s) + Zn2+(aq) K = 2×1037
B、Mg(s) + Cu2+(aq) → Cu(s) + Mg2+(aq) K = 6×1096
C、Fe(s) + Cu2+(aq) → Cu(s) + Fe2+(aq) K = 3×1026
D、2Ag(s) + Cu2+(aq) → Cu(s) + 2Ag+ (aq) K = 3×10-16
27、在 523K 时, PCl5(g) → PCl3(g) + Cl2 (g) Kpf =1.85, 则反应的△rGmf (kJ.mol-1)为
A、2.67
B、-2.67
C、26.38
D、-2670
28、已知在 20℃ , H2O(l) → H2O(g) , △rGmf = 9.2kJ.mol-1H2O(l)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 kPa,则
A、△rGmf >0,H2O(g)将全部变为液态
B、20℃, H2O(l)和H2O(g)不能达到平衡
C、20℃时, pH2O = 2.33 kPa, 体系的△rGm=0
D、水蒸气压为100 kPa时, 平衡向形成H2O(g)的方向移动
29、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30、
31、密 闭 容 器 中,A、B、C 三 种 气 体 建 立 了 如 下 平 衡:A (g) + B (g) C (g), 若 保 持 温 度 不 变, 系 统 体 积 缩 小 至 原 体 积 的 2/3 时, 则 反 应 商 Q 与 平 衡 常 数 的 关 系 是:Q = 1.5K
32、根据同离子效应,沉淀剂加入越多,其离子沉淀越完全。.
33、在 一 定 温 度 下, 随 着 可 逆 反 应 2SO2 (g) + O2 (g)
34、由 CaCO3 和 CaO 构 成 的 封 闭 系 统, 在 任 何 条 件 下 都 不 能 使 反 应
35、H3PO4 溶 液 中,c (PO43- ) = K a,3(H3PO4 ) mol·L-1
第5讲 酸碱平衡
累加成绩-计分测验(5)
1、0.010 mol·L-1 的 一 元 弱 碱 (
A、8.70
B、8.85
C、9.35
D、10.50
2、某 温 度 下,0.010 mol·L-1 的 弱 酸 HA, 平 衡 时 的 解 离 度 为 20%, 则 该 弱 酸 的
A、2.10 ×10-3
B、2.0 ×10-5
C、5.0 ×10-4
D、4.0 ×10-4
3、已 知:
A、NaAc > NaCN > NaF > NaCl > NH4Cl
B、NaF > NaAc > NaCN > NaCl > NH4Cl
C、NaCN > NaAc > NaF > NaCl > NH4Cl
D、NH4Cl > NaCl > NaF > NaAc > NaCN
4、在 H3PO4 溶 液 中 加 入 一 定 量 NaOH 溶 液 后, 溶 液 的 pH 值 = 14.00, 下 列 物 种 中 浓 度 最 大 的 是
A、H3PO4
B、H2PO4-
C、HPO42-
D、PO43-
5、用 HAc (
A、1.55
B、0.089
C、1.8
D、0.89
6、已 知
A、9.0 ×10-4 mol·L-1
B、3.6 ×10-5 mol·L-1
C、0.020 mol·L-1
D、6.0 ×10-4 mol·L-1
7、CO2 的 饱 和 溶 液 中, 其 各 物 种 浓 度 大 小 次 序 正 确 的 是.
A、H2CO3 > HCO3- > CO32- > H+
B、H+ > OH- > HCO3- > CO32-
C、H2CO3 > H+ > HCO3- > CO32-
D、H2CO3 > CO32- > HCO3- > H+
8、已 知 313 K 时, 水 的
A、酸 性
B、中 性
C、碱 性
D、缓 冲 溶 液
9、17.0.2 mol·L-1 NH3·H2O 中 加 入 等 体 积 水, 则 溶 液 pH 值 将
A、增 大
B、减 小
C、减 小 为 原 来 的 1 / 2
D、增 大 为 原 来 的 2 倍
10、已 知
A、5.6
B、0.56
C、1.8
D、3.6
11、已 知
A、9.0 ×10-4 mol·L-1
B、3.6 ×10-5 mol·L-1
C、0.020 mol·L-1
D、6.0 ×10-4 mol·L-1
12、已 知 体 积 为 V1、 浓 度 为 0.2 mol·L-1 弱 酸 溶 液, 若 使 其 解 离 度 增 加 一 倍, 则 溶 液 的 体 积 V2 应 为
A、2V1
B、4V1
C、3V1
D、10V1
13、0.100 mol·L-1 H3BO3 溶 液 的 pH = 5.12, 则 其
A、7.59 ×10-6
B、5.80 ×10-11
C、5.76 ×10-10
D、7.59 ×10-5
14、有 体 积 相 同 的 K2CO3 溶 液 和 (NH4)2CO3 溶 液, 其 浓 度 分 别 为 a mol·L-1 和 b mol·L-1。 现 测 得 两 种 溶 液 中 所 含 CO32- 的 浓 度 相 等,a 与 b 相 比 较, 其 结 果 是
A、a = b
B、a > b
C、a < b
D、a >> b
15、按酸碱质子理论考虑,在水溶液中既可作酸亦可作碱的物质是
A、
B、
C、
D、
1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离子中,既可做酸,又可做碱的是
A、
B、
C、
D、
17、在反应
A、Arrhenius碱
B、Bronsted酸
C、Lewis碱
D、Lewis酸
18、
A、
B、
C、
D、
19、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A、
B、NaOH,
C、
D、
20、
A、
B、
C、
D、
2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A、
B、
C、
D、
22、化学反应
A、碱取代反应
B、置换反应
C、酸取代反应
D、沉淀反应
23、根据酸碱的溶剂理论,在液态
A、
B、
C、
D、
24、氢硫酸电离常数
A、
B、2
C、3
D、4
25、下列离子中,碱性最强的是
A、
B、
C、
D、
26、pH=2 的溶液酸度是pH=6的溶液酸度的
A、4倍
B、12倍
C、4000倍
D、10000倍
27、如果 0.1 mol/L HCN 溶液中 0.01% 的 HCN 是电离的,那么氢氰酸的电离常数是
A、
B、
C、
D、
28、0.10 mol·L-1 的 某 一 有 机 弱 酸 的 钠 盐 溶 液, 其 pH = 10.0, 该 弱 酸 盐 的 水解度为0.10 % 。
29、三元弱酸溶液中,弱酸根离子的浓度在数值上不等于
30、因为H2PO4- 发生水解,所以 NaH2PO4水溶液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