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媒体融合导论
第1 章 测试
1、下列媒体融合范畴中哪个是位于最深层的改革?
A、业务融合
B、渠道融合
C、受众融合
D、组织融合
2、媒体融合兴起的驱动力是来自:
A、世界经济态势
B、互联网
C、政策指引
D、跨文化传播
3、人类传播史上没有出现过新生媒体彻底取代既有媒体的现象。
4、大视频时代的出现是媒体融合的表现之一。
5、发展县级融媒体是中国媒体融合战略的重要抓手。
6、全媒体才是媒体融合的高级形态。
7、融合新闻必须每条都使用全部的新媒体技术。
8、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业态,是超出融媒体形态的发展,所以,智能传播不在融合新闻传播的范畴之内。
9、融合新闻传播可应用于社会治理。
第二章 融合新闻的报道主体
第2章 测试
1、融合新闻采编的“信息服务”要求,是受哪个因素的直接冲击影响而提出的。
A、政策要求
B、互联网产品思维
C、传播技术
D、编辑部策划
2、融媒体记者的全能胜任指的是?
A、跨岗位
B、跨组织
C、跨选题
D、跨媒体
3、全媒体记者在前方新闻现场的职能增加,意味着后方团队职能的缩减。
4、融合新闻中记者编辑的分工方式,从过去的环节分工转变成角色分工。
5、融媒体记者素养在运用层面集中表现为:恰如其分、灵活地选择融合新闻的媒介组合方式。
6、融媒记者、融媒编辑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
7、融媒记者、融媒编辑在未来的常态将是单兵作战。
8、融合新闻的流程管理只是针对信息传播的业务管理行为。
第三章 融合新闻的报道基础
第3章 测试
1、就传统媒体而言,实施融合改革最“艰难”的层面是:
A、从业者思维
B、创收
C、流程机制重组
D、掌握新技术
2、融媒体采编系统技术架构的基本思路是数据运营。
3、融合新闻流程与传统新闻业务流程的本质差别不大。
4、传统的新闻价值规律已不适用于融媒新闻。
5、融合新闻的价值判定发展到重视传播价值,而非传统的新闻价值。
6、融媒体中心建立扁平化组织是引入互联网企业的经验。
第四章 融合新闻的采制实务
第4章 测试
1、融合新闻选题来源的新渠道为:
A、政府发布
B、编辑部策划
C、大数据分析平台
D、垂直领域服务平台
2、数据库不仅仅成为新闻报道整理信息的手段,更成为融合新闻的结构与( )。
A、内容
B、渠道
C、传播对象
D、措施
3、媒介形态影响融合新闻的报道角度的主要原因是:
A、媒介传播力的差异
B、媒介符号特性的差异
C、受众喜好的差异
D、经营状态的差异
4、全天候采集体现出融合新闻的( )传播特点。
A、空间跳跃性
B、即时性
C、包容性
D、复杂性
第五章 融合新闻的纸媒转型
第5章 测试
1、互联网兴起后,受到最早、也最大冲击的媒体是:
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期刊
2、互联网倒逼形势下,纸媒的转型之路最先是从哪种方式开始的?
A、手机彩信报
B、报纸网站
C、报纸新闻客户端
D、报纸官微
3、报业全媒体转型后,传统业务中冲击最大的是?
A、新闻采编
B、舆论宣传
C、广告发行
D、照排印刷
4、现阶段,我国报社在经营上受限于体制的束缚,主要体现为:
A、公益一类组织的非盈利原则
B、行政审批繁复
C、人事制度
D、上市门槛
5、报纸编发的融合新闻中,“高价值内容+低层次技术形式”的新闻要优于“低价值内容+高层次技术形式”。
6、报业集团比广电集团更早完成融合转型。
7、报业集团的融合改革经验是依照纸媒特性进行的,其它媒体借鉴的价值有限。
8、纸媒转型的初期,大多的做法是不断地增加业务系统,属于粗放式探索。
第六章 融合新闻的视听重构
第6章 测试
1、广播频率里除了交通广播外,生活广播、妇女儿童广播等频率均生存艰难,最具长远发展价值的转型突破方式为?
A、做出有特色的融媒体节目
B、建设完备的融媒体平台
C、做精、做深垂直领域的一体化信息服务
D、做好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
2、电视受互联网冲击而产生经营危机,要晚于报纸的主要原因是?
A、电视收看体验没有替代品
B、国家财政补贴力度更大
C、家庭收视习惯改变不大
D、电视广告、电视剧收益缩水不大
3、未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将是融媒集团和融媒集团之间的竞争,而非单一属性的媒介之争。
4、电视的“再视频化”在传播形态上,实质是“短视频化”。
5、广电比报纸在技术架设上相对更容易实现全媒体转型。
6、广电比报纸的网络化形态更为丰富。
7、融媒体新闻的“产品”价值最大化也是注重“传播力”的表现。
8、相比较于报业融媒体,广电融媒体在视频生产传播上的优势,已逐渐不再突出。
9、抖音、快手等社交类短视频的火爆,证明了广电媒体做社交视频转型具有先天优势。
10、广电记者比报纸记者更能够较快适应融媒体的不间断、立体式传播要求。
第七章 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向
第7章 测试
1、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最主要的国家意识出发点是:
A、互联网促进全社会的产业转型
B、融媒体传播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C、促进传媒集团的市场化发展
D、加强传播体系的宏观管理
2、人民日报社推出的“时光博物馆”主题活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等融媒体作品,突出体现了传播手段的哪种特色创新?
A、新媒体平台传播
B、用户画像应用
C、参与体验的场景化
D、全媒体终端发布
3、人民日报推出的短视频《当监察法遇上孙悟空》获得传播成功,主要原因是:
A、新技术的及时应用
B、动画技法的创新
C、话语方式的创新
D、选题的高价值
4、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是将媒体的社会职能进一步强化。
5、5G时代是“媒体是人的延伸”的最好证明。
6、具备智能内涵的AI机器最核心的功能是环境识别。
7、AI舆情研判可作为主要的客观依据。
8、新闻智能化生产最大的价值在于去除低效率、高劳力的部分工作。
《融合新闻传播概论》结课考试
《融合新闻传播概论》客观题试卷
1、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明确将媒体融合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中国
D、法国
2、“背包记者”的形象比喻是在说明融媒体记者现场采访的( )工作场景。
A、采集设备使用
B、报道准备
C、素养特点
D、稿件编写
3、体现融合传播特色的渠道整合发布工作,是由( )来操作执行。
A、融媒记者
B、融媒编辑
C、现场编导
D、编辑部主任
4、为了应对虚假新闻转载传播的泛滥,国外媒体专门设立( )。
A、会员编辑
B、偏见编辑
C、核查编辑
D、标准编辑
5、《黑熊出没在罗诺克和新河谷地区》报道由受众提供黑熊出现的时间、地点信息,提交后自动在报道网页上生成地图统计。这一方式体现了新型报道形态中哪种类型的应用?
A、数据库统计
B、交互式调查
C、现场调查
D、行为数据统计
6、全球纸媒衰落的标志性年份是:
A、2000
B、2005
C、2008
D、2010
7、微信公众号文章语言表达上,宜用( )句式。
A、长
B、短
C、复合
D、断裂
8、要展示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适合的形式有:
A、思维导图
B、韦恩图
C、时间轴
D、新闻地图
9、短视频的构图特点,最突出表现在:
A、竖屏构图
B、分屏构图
C、三分构图
D、边框构图
10、智能化新闻生产的两步式模式指,从“( )”到“文稿生成”。
A、现场采访
B、全景式采集
C、深度学习
D、数据抓取
11、推动( )、( )向纵深化融合发展,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国家改革发展的舆论环境。
A、科技
B、文化
C、传统媒体
D、新兴媒体
12、可以作为融合新闻的选题渠道的有:
A、互联网
B、社交媒体
C、行业数据库
D、网络爬取平台
13、“中央厨房”式新闻采编机制具体包括哪些要求?
A、一次采集
B、多种生成
C、多元传播
D、高速分发
14、融合新闻相对传统媒体新闻特有的互动形式有:
A、信件邮递
B、提交个人数据
C、主题游戏
D、留言评论
15、影响融合新闻传播的社会因素有:
A、技术
B、经济
C、受众
D、政策
16、在融合新闻时代,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新闻价值要素,分别是:
A、时新性
B、循环性
C、关联性
D、显著性
17、融合新闻中图片选择的原则有:
A、表现细节
B、主观臆断
C、传达动感
D、体现冲击力
18、融合新闻的出现是由传媒技术的包容聚合发展引发的。
19、融合新闻的全媒体符号应用,会造成某一类符号的消失。
20、融合编辑的工作内容和互联网内容运营的职能有较高的重合度。
21、VR新闻作为既定趋势,适合应用于所有的新闻题材。
22、媒体走上融合改革,依然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不容质疑的原则性问题。
23、融合新闻中多媒体元素的组合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多种媒介元素堆砌在网页上,而应该将不同的媒介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4、融合新闻与传统媒体的采编相同点是注重全信息化采集。
25、微信公众号文章中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多采用陈述句,可以使用一些方言词和语气词,这样具有亲和力,让用户可以快速读懂、读明白。
26、网络新闻导语和报纸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有较大差别。
27、复合图表元素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和互动性。